两大原因阻碍了粒状活性炭在自来水厂中的应用普及。
粒状活性炭因其适于填充固定床滤器的特点而被水处理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献中关于GAC的水处理应用研究文章数量也远多于PAC的应用研究文献。但奇怪的是,在我国各大中型城市自来水厂中,粒状活性炭的应用却远比不上PAC那样普及,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因GAC滤器固定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在我国尚未实施分质供水之前,GAC的大量应用势必引起水价大幅上扬,用户难以承受;二是PAC的应用具有灵活性,可随时在出现高污染负荷时启动,亦可随时停用,被用作备用水处理剂,也就是说,建装置的水厂多实际投运的少。
GAC应用于生活饮用水的深度处理大致有两种应用技术,一种侧重于利用其对某些有机物质的吸附能力,另一种是GAC既作为吸附剂,又作为微生物载体,吸附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协同作用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即所谓的生物活性炭(BAC)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单纯的GAC过滤作用只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生物膜的自然形成是必然的,也是有利的(大多数情况下)。GAC技术和BAC技术的大区别可能是:前者使用一定时间后,吸附剂上的生物膜是自然形成的,后者则是在启运之前控制一定的环境条件,人工接种了高选择性的微生物种类,且其生化作用处于受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