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用炭讯:“问题胶囊”的产生,告诫我们,小厂家是不是真的要整
药用炭讯:“问题胶囊”的产生,告诫我们,小厂家是不是真的要整顿一下了呢?
目前,“问题胶囊”闹的沸沸扬扬,一些小药厂不得不被迫关门。
“便宜,便宜,再便宜”,恐怕就是这“问题胶囊”能畅通无阻地进入到众多“小药厂”吸引力之所在吧。随着这起轰动的“问题胶囊”曝光效应的扩大,人们在反思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我们每粒药的赢利才五厘钱”,这是一名小药厂老板就为何用“问题胶囊”回答记者提问时发出的怨言。尽管这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步的,但它不用“问题胶囊”就会使其企业的生存站不住脚这就带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星罗棋布的小药厂?
浙江省新昌县儒岙镇是全国有名的胶囊之乡,当地有几十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约占全国药用胶囊产量的三分之一。记者发现,当地的胶囊出厂价差别很大,同种型号的胶囊按一万粒为单位,价格高的卖到六七十元甚至上百元,低的却只要四五十元。用“蓝皮”加工的明胶业内俗称“蓝皮胶”,所谓“蓝皮”,实际上就是从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剪裁下来的下脚料,所以价格便宜,每吨只要几百元。显而易见,众多小药厂为了自己的生存“需求”,必然要追求降低生产成本,“进价格便宜的原料”就是这个原因使然,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这些小药厂“不死”能行吗?这个话题自然会引起相当激烈的争论。而关键在于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谈论这个问题。对于乡镇这个层面的同志来说,一个村弄个小药厂,带动了村级经济,让农民朋友富起来,也可以提升乡镇的GDP,让当地政府官员脸上有光。但倘若从大局来看,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品牌龙头企业,它们具备了相当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规模,产品质量高,信誉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遗憾的是,这些年有不少品牌药品生产企业,也正因为敌不过众多小企业的“竞争”,或是“吃不饱”而浪费了生产线资源,或是产品被假冒而惨遭损失。如“问题胶囊”因低价格而冲击了那些正规的“合格胶囊”生产(销路)。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严峻的事实。
其实,众多小企业之所以“赚不到钱”,恰恰表明了它们正在面临被市场经济法则淘汰的“危机”,这种淘汰的“危机”,是一种客观规律。我国药品生产市场已经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主导的正规化、规模化、技术化的格局。众多的“草根”小药厂显然已经没有能力适应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安全指标高的药品生产。在这样的态势下,倘若依然允许其存在,甚至用一种“保护措施”来“支持”这样的小药厂,就必然会不断发生像“问题胶囊”这样的问题。我们难道可以容忍之吗?
是到了该痛下决心整顿小药厂的时候了。这回的“问题胶囊”被曝光后,有关方面似乎高度重视,正在表态要查处责任者。这是应当的。但“头痛医头”之查处,不能根本解决病态,需要开展一次专项的小药厂整顿活动。
小药厂整顿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必须让那些“不合格”的小药厂关掉,对于一些守规矩且“可以调教好”的小药厂企业实行兼并(联合重组)。总之,只要我们的政府部门能够下决心,真正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国家发展的大局,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那么一定会拿出有效的办法来整顿小药厂。我以为,这也是这回处理“问题胶囊”的治本之策。
无论是哪种行业,小厂的存在都会对产品带来不利,像我们同行的一些无照小活性炭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保障,但价格被压的很低,一些客户不理解,贪图便宜,因此对客户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药用炭讯:“问题胶囊”的产生,告诫我们,小厂家是不是真的要整顿一下了呢?》源自:http://www.hxtcj.cn

-
暂无相关文章
销售热线:0371-66550800 0371-64350022 传 真:0371-66550800 手 机:15538339800 联系人:李经理